BIM的應用現狀
(1)施工企業:施工企業BIM用的多,介入時間(特指BIM竣工模型)多在機電管線安裝前,使用MEP功能來解決管線安裝的問題,這也是施工單位使用BIM最主要的功能。
至于4D模擬、裝修方案等雖然也在用,但對施工單位來說并不是最核心的部分。而至于如今BIM的造價算量功能,其實際效果也只能是呵呵,因為實際工程是有損耗的,有些損耗量是無法避免的(如鋼筋的截取,你做施工的應該懂的),但算量軟件算不出,所以施工單位不是很待見這種算量算價軟件。
(2)設計院:對設計院來說,BIM其實有點雞肋,因為無論是從使用習慣還是投入產出比來說BIM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。當然也有部分設計院使用BIM,他使用BIM多是為了檢驗自己的設計錯誤,減少返工率,但大部分設計院還是習慣用SU和CAD。就算是做能耗分析和光照分析,SU也可以導入分析軟件。
(3)業主方:很多業主方都很重視BIM,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去運用BIM。以萬科為例,萬科提倡BIM是想將建設過程完全標準化,建設管控不會因為人的專業知識差別而產生差距,雖然他們同德國的RIB公司進行合作,但至今也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和規劃出來,也不知道如何使用BIM進行采購、設計、建設、合同等方面的管控。
萬科這種代表了大部分有興趣使用BIM的業主方的BIM使用現狀,即不成熟。當然也有成熟的案例,如中國尊項目,我下面還會說這個項目。
(4)咨詢單位:咨詢單位使用BIM的一般有兩種,一是BIM咨詢公司(如RIB);二是造價咨詢公司。
前一種毋庸置疑,BIM是他們的飯碗;后一種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BIM,因為其直觀,而且對于造價咨詢公司來說,雖然BIM軟件很有問題,但還是可以幫他們節省一些工作量,發現問題的話也可以修改。至于BIM以后的趨勢,不是EPC,也不是DB或者DBB,而將是IPD模式。
什么是IPD模式?簡單來說,就是在開始動工前,業主就召集設計方、施工方、材料供應商、監理方等各方面一起做出一個BIM模型,這個模型是竣工模型,即所見即所得,最后做出來就是這個樣子。然后各方就按照這個模型來做自己的工作就行了。
BIM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哪里
在這種模式下,施工過程中是不需要再返回設計院改圖,材料供應商也不會隨便更改材料進行方案變更。這種模式雖然前期投入時間精力多,但是一旦開工就基本不會再浪費人、財、物、時在方案變更上,最終結果是可以節約相當長的工期和不小的成本。這種模式在日本、美國、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都已經普及,歐洲進展要慢一點。在國內,發展空間還很大,要做好下面幾點:
(1)BIM是一把手項目。即BIM想要做的好,發揮它應有的效果(節省成本、節約工期、方便管控等等),必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一把手去推動。為什么?因為對絕大部分的施工單位及分包商來說,方案變更才是其賺錢的最重要手段。BIM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避免變更。
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國尊項目,它應該算是國內BIM應用的極致,之所以能達到極致就是因為其業主擁有很好的BIM意識和BIM水平,所以他們在管線碰撞檢測、能耗分析、施工模擬(做的相當經典)、智能通風(以后設計院在這個方面將會越來越多地使用BIM)等領域都做的很好。
(2)利益和使用習慣的沖突。上面說了,對絕大部分的施工單位及分包商來說,方案變更才是其賺錢的最重要手段。BIM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避免變更,所以,你懂得。
至于使用習慣,很多老一輩的設計師和工程師都用不慣這個,不過我倒覺得這不是重點,因為根據我所參與的BIM工程項目來說,他們用著用著就比較喜歡用這個了,所以這個我倒是不擔心。但有一點可以肯定,BIM終將改變整個工作流程。
(3)BIM人才的不足。不是說會用軟件、懂BIM概念就是BIM人才了。軟件永遠只是輔助工具,而最核心的永遠都是人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,而這兩者的結合又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磨合。不過這個我也不是很擔心,因為隨著從業者素質的提高和人才換代,信息化也必然是一個大趨勢。
(4)對BIM認識的不足。不足包括認為BIM是軟件、BIM是虛擬可視化、BIM是模型,但這些都是比較狹隘的看法。在國外的科研界,BIM還包括建設機器人、3D打印建筑、物聯網等,其概念是建設信息化,信息化到方方面面。
然后就是,BIM是一種方法,即如何運用信息化的手段來進行建設活動。當然,最重要的是,BIM是一種思想,一種如何分析事物看待世界的思想。
BIM證書和BIM能力
1.BIM能力屬于交叉領域。
大家若真想在BIM技術上領先和淘到最大的金子,必須要學習軟件編程和計算機科學,現在在校或畢業時間不長的相關專業年輕人會比較有優勢,建議可以考慮那個軟件碩士。
從專業內來說,也是同樣,工程領域專業劃分比較碎,除本專業外,還需要廣泛學習其他專業知識,因為BIM本身強調的是建筑整體、專業的整合,單獨在自己專業領域考慮問題,放到BIM平臺中往往跑不通。另外,建筑學與工程項目管理專業背景的往往會具有一定的優勢,前者懂建筑,后者了解全過程的項目管理。
從BIM模型軟件角度來說,除懂模型軟件外,還必須要掌握一定必要的建筑或工程項目管理知識,這算這底層面的交叉要求了。
2.BIM生來就是務實的,是要拿作品來證明的。
BIM理論或相關知識再多,最后都要拿實際的工作成果或作品來證明。這里有幾點要強調:
(1)模型正確是最基礎的能力,徒有其表、實際一堆錯誤的模型一定勞民傷財,模型是個流水作業,前期一點小錯誤后期需要花十倍百倍的精力去彌補。
(2)現有工程實踐中的問題往往是BIM的價值和機會,特別是建筑施工現場中的問題后期一定是BIM能發揮巨大價值的地方。
但現實的狀況是,搞BIM的人現在也有點往務虛上走,很多BIMer都不了解施工現場或不褻于了解施工現場,這一定會有問題的。
BIM最后要讓虛擬變成現實,施工現場一定是應用和創新的主戰場,建議剛畢業的學生有機會還是去施工現場成沉淀幾年,但千萬別被通化,始終要想著使命:通過BIM最終解決施工現場的種種問題,這樣將能更容易成才,未來的職業空間將會無限廣闊。
3.關于證書
國外的證書不說,對于BIM來說,現在大家起點差不多,國內建筑環境也與國外有很大的不同,對于廣大的年輕人來,國外證書基本價值不大。
國內證書,建設口之外的證書,基本沒用,所有賣到就是個噱頭而已,其實BIM也不懂,工程也不懂,真正懂的大專家也不會參與這些機構。
建設口內部目前來看,有兩家做的還算靠譜:
(1)圖學學會的,原來國內的CAD證書,在國內做了十幾年,一致比驕嚴謹和規范。2013年推出BIM技能等級證書,屬于國內最早推出的BIM能力證書,目前市場認可度是最好的。
小編分析原因是:這個證書你光花錢不去考試肯定是拿不到了,另外,圖學學會持續在考試環節投入,在電子閱卷系統和分析系統上現在做到比較到位和深入。
(2)中國建設教育學會,該協會的證書推出時間還不長,但知名建筑院校的一批專家都深度參與的標準的制定工作,去年開始推出的“全國建筑信息化教育論壇”在國內影響力不錯,但其證書的成熟還需時間,另外,本質來講與圖學學會證書體系的差異性也不是特別明顯。
最后總結下個人觀點:建筑的未來是BIM,但是BIM能力重于證書,即使要拿證書,務實的學到真本事是關鍵,證書是水到渠成才好。